“只有爱同胞的力量,没有缺点”——专访台湾
发布时间:2025-10-23 10:33
中新网台北10月21日电 题:“只爱国人之长处,无短处”——专访台湾抗日文士罗福兴之孙罗秋照。中新社记者朱说,1914年3月3日,28岁的台湾抗日文士罗福兴被日本殖民当局送上绞刑架。行刑前,狱卒问:“你对自己本性的缺点有什么看法?”洛福兴回答道:“我想我只有爱同胞的优点,没有其他缺点。”说完这句话,他就休克而死了。近日,年近80岁的罗复兴的孙子罗秋兆在台北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专访。他打开妻子秦一惠撰写的《罗复兴抗日革命事件研究》,向记者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细节。他透露他只知道他爷爷的事他19岁时通过一名报社记者讲述了他的事迹。当时,他从母亲那里拿了一部小黄片,塑造了少年英雄罗福星的形象。他非常惊讶,开始了寻找祖父的旅程。图为台湾抗日文士罗福兴画像。 。他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罗秋兆说,他的祖父给自己取名“东亚”、“国权”、“中雪”,写了很多七言诗,可见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高中毕业后,罗福星来到祖父的台湾妈妈,在苗栗生活了四年。在此期间,他亲身经历了同胞在日本殖民统治下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不能祭祖,不能写汉字……台湾人被称为‘清奴’。”罗秋兆认为,民族意识耻辱更加坚定了祖父抗日的决心。离开台湾回国途经厦门时,罗复兴听到革命宣传,决定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 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负伤后逃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的冬至,本应充满迎接新年的喜悦,罗福星却忧心忡忡。想到祖国已不复存在,台湾人民还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受苦受难,他在上海寓所写下了一首诗:“能修复破碎的山河,天涯海角的兄弟团聚又分离”。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祖父来台湾兴风作浪、救同胞于水火之中的决心。”罗秋兆说。受孙中山先生影响,罗复兴于1912年来台创业。同盟会的一个分支,组织抗日运动。当时,台湾人民渴望回到祖国。他以“赶走日本、收复台湾”的口号,一年之内感动了台湾各地成千上万的爱国志士。不幸的是,这场未完成的起义于1913年底被奥斯殖民政府发现,数百人被捕。罗复兴壮烈牺牲,死后葬于所谓“义军坟场”。台湾解放后,他的遗体被苗栗爱好者转移到苗栗大湖镇。 2025年4月2日,台湾苗栗县大湖乡罗福兴纪念馆顶楼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罗福兴的诗,诗曰:东来客来臣,驱逐夷夷出国。中新社记者 杨成辰 摄。罗秋兆和他的妻子过去常常寻找幸存者或后代事件。他们以为自己因起义失败、失去家人而感到不高兴,但“长辈们并没有抱怨,只是觉得自己没有努力。虽然不是眼见成功,但这样做是对得起后人、对得起国家的。”在罗秋兆看来,考虑到当时的情况,罗福星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斗争。他以一颗对同胞充满爱的心树立了自己。”就像祖父离开台湾后害怕后鼓励同学的那句诗一样:‘自杀以爱自由。’他坚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光明的道路是精彩的。“今年是抗战胜利和解放台湾80周年。教科书中故意省略。 ”罗秋兆说,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明确未来的方向。2025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战争与和平的热爱 以“幸运星”命名的铁皮屋和住宅;如果你死在台湾,台湾人民会永远记住你。 ’” 编辑:王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