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引领新征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结合
发布时间:2025-11-18 10:39
央视新闻(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体的党中央从推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制定法治、严格落实法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态度、新做法,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正式启动关关操作12月18日起,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处于Sprint阶段。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简化审批条例和外商投资条例的实施,每一项重大改革都以法律为依据。自贸港建设过程中,法治护航全面又快又稳地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的执政和国家振兴、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核心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认识”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体会议的形式研究通过全面依法治国。 2018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征程的里程碑。 2020年11月,中央法治委员会全面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成果是通过并系统阐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首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确立了其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满怀信心推进法治建设。建立良好的法律并促进良好的治理。进入新时代,我国以宪法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高到新水平。为了落实法治为人民的宗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实施五年来,深入融入社会治理体系,明确界定德法共治的本质。从国家安全到科技创新,从公共卫生到生物安全,从生态文明到风险防范,再到涉外法律规则等,我国在一些具有长期重要性的重要领域不断推进立法。如今,我国已有有效法律310部、行政法规600余部、地方性法规14000余部。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行政执法水平加快提升,行政审议效率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水平。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检查省级巡查实现全覆盖。各地区、各部门以“办好事”为指导,推动“跨省办”、“近办办”、“掌上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营商环境优化。公平正义是法治国家的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司法问责制度落实健全,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不断提高。依法有效摧毁涉黑涉黑、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法治社会是法治社会的基础或建设法治国家。目前,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主的调解工作大格局已完备完备;全国99%以上的县建立了社会保障综合管理中心。 “只进一门,先到一处”,群众有什么诉求,都依法办理。如今,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广大农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已蔚然成风。当今中国,法治、法治、法治齐头并进。法治、法治、法治、法治,是一个社会的共同建设。法律政策护航中国经济巨人稳步远离高质量发展通道,为继续谱写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个奇迹。 编辑:郑建龙